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生物化学 | 课程性质 | 专业主干 |
课程编号 | 261042 | 学时/学分 | 80/5 |
英文名称 | Biochemistry | 考核方式 | 闭卷考试 |
选用教材 | 生物化学(第3版)杨志敏主编 | 开课学期 | 第3学期 |
先修课程 | 有机化学(生物类266054) | 适用专业 | 生物科学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生物技术专业 |
开课单位 | 生命科学学院 | 主讲教师 | 龙中儿、彭仁、张俊娥、山珊、李金林、游清徽 |
大纲执笔人 | 游清徽 | 大纲审核人 |
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本科生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学习生物学其他课程的最重要的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的关系,生物分子在体内的代谢和调节,生物能的转化和利用。
为了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好的普通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基础,能够将这些基础知识运用到生物化学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能从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去认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以及代谢调节及其意义。
三、课程目标
目标1:掌握生物大分子(糖、脂、蛋白质、酶、核酸等)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与之间的关系。(对应毕业要求3-1、3-2)
目标2:掌握生物体内主要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生物氧化)。(对应毕业要求3-1、3-2)
目标3:对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焦点、热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启迪学生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将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为今后从事生物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对应毕业要求3-3、4-2)
目标4:了解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将来,使同学们深刻体验科学家们的团队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能够自觉地将这些优良品质和科学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对应毕业要求6-2)
目标5:鼓励同学们利用自身学科素养参加竞赛,夯实学科基础,挖掘创新精神,组建团队,磨炼意志、沟通交流能力。(对应毕业要求8-1、8-2)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 目标 1 | 目标 2 | 目标 3 | 目标 4 | 目标 5 | |
3.学科素养 | 3.1掌握生物科学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 | √ | √ | |||
3.2理解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 | √ | ||||
3.3理解跨学科知识和学习科学知识 | √ | |||||
4.教学能力 | 4.2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 √ | ||||
6.综合育人 | 6.2学科育人 | √ | ||||
8.沟通合作 | 8.1团队协作精神 | √ | ||||
8.2沟通合作能力 | √ |
五、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关系
课程 名称 | 师德 规范 | 教育 情怀 | 学科 素养 | 教学能力 | 班级指导 | 综合育人 | 学会 反思 | 沟通 合作 |
生物化学 | H | L | L | M |
六、教学内容、学时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章(主题) | 节(主要内容、目标要求) | 学时 | 课程目标及关联度 | |
课程目标 | 关联度 | |||
第1章 | ●生物化学的含义 ◎生物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生物化学的创立与发展 ○生物化学的展望 | 2 | 目标3 | M |
目标4 | M | |||
●糖类的基本概念 ◎糖类的生物学功能 ○糖的类型 | 4 | 目标1 | H | |
●脂质的基本概念 ◎脂肪酸 ○单纯脂质 ○复合脂质 ○其他脂质 | 4 | 目标1 | H | |
第4章 |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 ○肽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蛋白质组学简介 | 13 | 目标1 | H |
目标3 | L | |||
第5章 | ●核酸概述 ○核酸的结构单元:核苷酸 ◎DNA的分子结构 ○RN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理化性质及提取分离 ○核酸的分析技术 ○基因与基因组 ○生物信息学 | 5 | 目标1 | H |
目标3 | L | |||
第6章 | ●糖与脂质的复合物 ○糖与蛋白质的复合物 ○脂质与蛋白质的复合物 ○蛋白质与核酸的复合物 | 3 | 目标1 | H |
目标2 | H | |||
第7章 | ●酶研究的发展过程、基本概念、化学组成与简单分类,系统命名与分类,酶促反应的特点 ◎酶的结构与功能 ○酶促反应动力学 ○别构酶、同工酶和诱导酶 ○维生素与辅助因子 | 13 | 目标1 | H |
目标2 | H | |||
目标3 | L | |||
第8章 | ○生物氧化的概述 ◎呼吸链 ○氧化磷酸化 ○其他末端氧化酶系统 | 4 | 目标2 | H |
第9章 | ●双塘和多糖的讲解 ◎糖酵解 ○糖原代谢 ●丙酮酸的去路 ◎三羧酸的循环 ○磷酸戊糖途径 | 10 | 目标2 | H |
第10章 | ●光合作用 ◎糖异生作用 ○糖原代谢 ●蔗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糖组学简介 | 4 | 目标2 | H |
第11章 | ●脂肪的分解代谢 ○脂肪的合成代谢 ●其他脂质的代谢 | 8 | 目标2 | H |
第12章 |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由氨基酸转化为其他化合物 ◎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 7 | 目标2 | H |
第15章 | ●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 ○酶活性的调节与控制 ◎酶和蛋白质基因的表达和调节 | 2 | 目标2 | H |
总复习 | 1 | 目标1 | H | |
目标2 | H |
七、课程教学方法
课程以培养学生认识和掌握生物体四大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结构和功能为主线,从生物分子的结构和生物分子的代谢的角度来组织生物化学内容的学习。为了搞好教学,我们特地从国外原版生物化学教材中选择了一批彩色图片。这批图片制作精美、色彩鲜艳。在教学中,每一章都采用相应的彩图,加深了学生对相应知识的了解。为了创造直观和生动的教学效果,我们从大学公开课、慕课等途径获得了合适的教学视频资料。配合每一章节的相应知识点,播放相应的视频资料,学生就能非常容易地理解有关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兴趣浓厚。
采用了案例式、实证式、研究型和启发式等新型教学范式来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求解与科学思维能力。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有如下举措:
(1)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协作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问题求解能力。
(2)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教学坚持基础优先、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案例式、实证型、研究型教学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3)组建了挑战杯、互联网+、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等多种课外竞赛小组,通过竞赛提升学生的问题求解与创新能力。
八、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评价主体
教师为主,学生互评为辅,主要依据是出勤率、线上线下课堂参与与学习表现、平时作业、期末测验。
2.课程目标与考核内容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1:掌握生物大分子(糖、脂、蛋白质、酶、核酸等)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与之间的关系。
基础理论知识:各种大分子组成、一级与高级结构特征、性质;
分析应用能力:
不同大分子不同结构性质与功能的内在联系。
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课程目标-2:掌握生物体内主要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生物氧化)。
基础理论知识:
了解各个代谢循环的组成、作用过程与作用原理;
分析应用能力:
掌握各个循环之间的内在联系。
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课程目标-3:对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焦点、热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启迪学生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将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为今后从事生物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基础理论知识:
了解基本的生化实验手段,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应用能力:
能够辨认生活中出现的生化常识与应用原理。
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课程目标-4:了解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将来,使同学们深刻体验科学家们的团队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能够自觉地将这些优良品质和科学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分析应用能力:
能够深入理解、准确领会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并能够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
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平时作业与讨论合作情况
课程目标-5:鼓励同学们利用自身学科素养参加竞赛,夯实学科基础,挖掘创新精神,组建团队,磨炼意志、沟通交流能力。
分析应用能力:
能够深入理解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成果,与小组成员有效沟通,密切合作。
平时成绩:主要考察课后竞赛参与情况。
3、考核方式
课程成绩结合基于档案袋的过程性评价,在教务在线登分系统中采取:平时成绩(20%,线上线下)、理论成绩(期末考试80%)“2:8”模式,评价内容包括平时课程参与、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期末测验,综合检测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采取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方案如下:
平时课程参与(10分)
(1)出勤率;
(2)举手发言等课堂表现。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10分)
(1)作业正确率;
(2)作业完成度。
期末考试(80分)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
4、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平时成绩占比(20%) | 期末考试 占比(80%) | 目标总分 |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 |
课程目标1 | 5% | 40% | 10 | 分目标达成度=(0.2х分目标平时成绩+0.5х分目标作业成绩+0.3х分目标论文成绩)/分目标总分 |
课程目标2 | 5% | 40% | 15 | |
课程目标3 | 4% | 0% | 15 | |
课程目标4 | 4% | 0% | 40 | |
课程目标5 | 2% | 0% | 20 | |
合计 | 20 | 80 | 100 |
5.评分标准
课程教学目标 | 评分标准 | |||
90-100 | 75-89 | 60-74 | 0-59 | |
优 | 良 | 中/及格 | 不及格 | |
教学目标1 | 非常熟悉生物化学各类大分子性质、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 较好了解生物化学各类大分子性质、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 基本了解生物化学各类大分子性质、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 不了解生物化学各类大分子性质、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
教学目标2 | 非常熟悉各类代谢循环的原料、过程、原理与内在联系。 | 较好了解各类代谢循环的原料、过程、原理与内在联系。 | 基本了解各类代谢循环的原料、过程、原理与内在联系。 | 不了解了解各类代谢循环的原料、过程、原理与内在联系。 |
教学目标3 | 十分熟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焦点、热点问题。具有良好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能够将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为今后从事生物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 较好了解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焦点、热点问题。具有良好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能够将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为今后从事生物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 基本了解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焦点、热点问题。具有良好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能够将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为今后从事生物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 完全不了解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焦点、热点问题。具有良好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能够将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为今后从事生物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
教学目标4 | 深入了解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将来,能够深刻体验科学家们的团队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能够自觉地将这些优良品质和科学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 较好了解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将来,能够较好感受科学家们的团队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能够自觉地将这些优良品质和科学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 基本了解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将来,体验科学家们的团队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能够自觉地将这些优良品质和科学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 不能了解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将来,无法体验科学家们的团队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能够自觉地将这些优良品质和科学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
教学目标5 | 非常积极参与基于小组的协作学习、问题/任务驱动的学习,挖掘创新精神,组建团队,磨炼意志、沟通交流能力。 | 较好地参与基于小组的协作学习、问题/任务驱动的学习,挖掘创新精神,组建团队,磨炼意志、沟通交流能力。 | 基本能参与基于小组的协作学习、问题/任务驱动的学习,挖掘创新精神,组建团队,磨炼意志、沟通交流能力。 | 不参与基于小组的协作学习、问题/任务驱动的学习,不挖掘创新精神,组建团队,磨炼意志、沟通交流能力。 |
九、课程学习资源与建议
1.主讲教材:
杨志敏主编. 生物化学(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09,ISBN:9787040431865
参考书目:
1.王镜岩等主编. 生物化学(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陈惠黎主编.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赵宝昌、燕秋著. Biochemistry(第一版)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M.凯里、ST.斯梅尔著. 真核生物转录调控—概念、策略与方法(第一版)科学出版社, 2002
3.网络资源:
http://abook.hep.com.cn/43186
4.学习建议
附录
教学进度表
周次 | 学时 | 教学内容安排 (含章、节主要内容) | 教学方式方法 | 课外作业与辅导 | 备注 |
1 | 第1章 第2章 | 绪论(2课时) 糖类(3课时) | 作业:1.2,1.3 | ||
2 | 第2章 第3章 | 糖类(1课时) 脂质(4课时) | 作业:2.1,2.4,3.1,3.3 | ||
3 | 第4章 | 蛋白质 (5课时) | |||
4 | 第4章 | 蛋白质(5课时) | |||
5 | 第4章 第5章 | 蛋白质(3课时) 核酸化学(2课时) | 作业:4.1,4.3,4.5, 4.8 , 4.14 | ||
6 | 第5章 第6章 | 核酸化学(3课时) 大分子复合物(2课时) | 作业:5.1,5.2,5.8,5.11 | ||
7 | 第6章 第7章 | 大分子复合物(1课时) | 作业:6.2,6.10 | ||
8 | 第7章 | 酶(5课时) | |||
9 | 第7章 第8章 | 酶(4课时) 生物氧化(1课时) | 作业:7.1.3,7.1.5;7.2.2,7.2.5 | ||
10 | 第8章 第9章 | 生物氧化(3课时) 糖类的分解代谢(2课时) | 作业:8.1,8.5 | ||
11 | 第9章 | 糖类的分解代谢(5课时) | 作业:9.2 | ||
12 | 第9章 第10章 | 糖类的分解代谢(2课时) 糖类的合成代谢 3课时) | 作业:9.1,9.4 | ||
13 | 第10章 第11章 | 糖类的合成代谢 2课时) 脂质代谢(3课时) | 作业:10.1,10.5 | ||
14 | 第11章 | 脂质代谢(5课时) | 作业:11.1,11.4 | ||
15 | 第12章 | 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5课时) | |||
16 | 第12章 第15章 总复习 | 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2课时) 物质代谢的联系及其调控(2课时) 总复习(1课时) | 作业:12.5,12.8,15.1 |
制(修)订日期:202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