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报告

发布者:李素珍发布时间:2021-11-25浏览次数:10

《分子生物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报告


  1.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266005

课程名称

分子生物学

课程类别

专业主干

学分

4

考核方式

综合考评

开课时间

2020-2021学年第1学期

授课对象

2019级生物科学师范生班

学时

64

选课人数

39

参评人数

39

课程目标达成度期望值

0.6

任课老师

陈雪岚

评价责任人

崔浩

评价参与人

付鸣佳、陈雪 岚、曹玲珍


  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1

:通过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增强学生 的时代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生 命科学人才。

3-1 掌握生物科学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

掌握生物科学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 在不同尺度和不同层次水平上掌握生物学科 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规范的生物学实验技 能,理解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 法,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科前沿知识,了解生 物科学前沿知识。

3-2 理解生物学学科核心

理解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数学、化学、物理学与信息科学等跨学科知识,了解生物科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学习科学的基本知识,能够利用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效指导学生学习。

3 学科素养】从生物大分子、细胞、个体、生态系统到生物圈等不同层次水平上掌握生物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规范的生物学实验技能,理解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科前沿知识,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和掌握“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并能有效地贯彻在中学生物学教学实践中;理解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数学、化学、物理学与信息科学等跨学科知识,了解生物科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学习科学相关知识,具备利用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能力。

课程目标2

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特点,掌握生命活动中重要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表达及其调控等内容,了解分子生物学在 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3-3理解跨学科知识和学习科学知识

理解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数学、化学、物理学与信息科学等跨学科知识,了解生物科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学习科学的基本知识,能够利用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效指导学生学习。

4-2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能根据中学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识特点,开展中学生物学科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能把乡土生物资源转化为生物教学资源应用于中学生物学教学中。

3 学科素养

4教学能力】 具有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三字一话”、教师语言艺术、 多媒体制作等教学基本技能;通过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等教学实践环节,获得教学体验,掌握课堂教学实施与评价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生物学教学研究能力;能够依据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识特点,应用生物学科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地设计和实施课程教学方案,能把乡土生物资源转化为生物教学资源应用于中学生物学教学中。

课程目标3

能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分子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具备对分子生物学相关 领域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的能力。为今后 的科研或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3-1掌握生物科学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

在不同尺度和不同层次水平上掌握生物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规范的生物学实验技能,理解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科前沿知识,了解生物科学前沿知识。

8-2沟通合作能力

掌握一定的沟通合作技能,能组织或参与小组学习和专题研讨活动,乐于分享交流。善于与同行、学生、家长等进行沟通交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创新任务或教学工作等。

3 学科素养

8交流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理解沟通合作能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掌握沟通合作的基本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体验。

课程目标4

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关注本领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理解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理解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理解和掌握“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能在中学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实施。

6-2学科育人

理解学科育人的价值,能够利用中学生物学学科教学开展育人活动,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中。

3 学科素养

6综合育人】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养成教育规律,具有全程育人和立体育人的意识;理解学科育人的价值,能够充分利用中学生物学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理解利用学校文化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重要作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育人的内涵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组织与指导校内外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社团活动能力,能有效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社会热点讨论和宣传活动。



  1. 课程目标评价方法

评价环节

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过程性成绩

考勤



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

期中考查


总结性成绩

期末考试



  1. 课程目标考核分布

1、总结性成绩分布——期末考试

试题号

合计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1

目标分值

100

3

3

3

3

3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

1

1

1

1

1

1

1

1

1

8

8

8

8

8

20

目标1

40

3

3

3

3

3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目标2

40














1.5

1.5




1

1

1





4

4

4

5

5

12

目标3

































目标4

20


























3

3

3

2

2

7


2、过程性成绩分布——考勤、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期中考查

考核项目

合计

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

期中考查

课堂表现

考勤

目标分值

40

6

4

30

目标1

10


4

6

目标2

10

2


8

目标3

10

2


8

目标4

10

2


8


  1.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结果

5.1教学、学生评价结果

课程目标

老师评价

学生评价

课程目标1

0.8

0.8

课程目标2

0.8

0.8

课程目标3

0.7

0.7

课程目标4

0.7

0.7

课程总目标

0.7

0.7



5.2 课程考核成绩评价结果

课程目标

评价依据

评价环节

权重

目标分值

实际平均分

目标达成评价值

课程目标1

能否通过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生命科学人才。

期末考试

0

0

0

0.80

考勤

10%

4

3.8

期中考查

15%

6

5.22

课程目标2

能否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特点,掌握生命活动中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表达及其调控等内容,了解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期末考试

40%

40

34.28

0.86

课堂表现

5%

2

1.85

期中考查

20%

8

6.96

课程目标3

是否能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分子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具备对分子生物学相关领域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的能力。

期末考试

30%

30

23.09

0.70

课堂表现

5%

2

1.85

期中考查

20%

8

6.96

课程目标4

是否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关注本领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期末考试

30%

30

24.60

0.74

课堂表现

5%

2

1.85

期中考查

20%

8

6.96

课程总目标

0.85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柱状图




  1.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6.1达成情况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上阐明遗传、生殖、生长和发育等生命特征的分子机理,从而为利用和改造生物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新手段,分子生物学也包括分子合成、修饰、机制和相互作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

从目标达成情况来看,目标1和目标2基本达成,表现在学生的课堂中能够有较好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目标3和目标4的达成需要任课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举一返三的引导和提示,提出问题并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达到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数据分析表明,该班学生平均分在71.8分,总体成绩一般,虽然成绩有一个正态分布,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该班同学上课很少迟到早退现象,听课相对认真,但课堂回答老师提问的积极性比不上平行班。此外,该班大多数同学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很强,碰到不容易懂的地方能够与任课老师沟通和讨论的少。做为任课老师,本人对于每个章节都会在课后进行统一复习,将上课的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更好的促进学习内容的理解。

总体来说,课程的目标达成值为0.75,高于预期值0.6,表明课程目标基本达成。

6.2存在问题

分子生物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直较多,包括学生的兴趣提升问题、部分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等。

6.3改进措施

需要教师逐一的理顺和有针对性的教学,解决的办法是教师要备课充分、课堂教学条理性要强而且要生动、充分掌握学生课堂中的心理并与之进行交流,对部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格外关注,除了个别同学的特别辅导外还要尽可能提高其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