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报告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266072 | 课程名称 | 植物生理学 | 课程类别 | 专业限选 | 学分 | 4 |
考核方式 | 综合考评 | 开课时间 | 2020-2021学年第2学期 | 授课对象 | 18、19级本科生 | 学时 | 32 |
选课人数 | 25 | 参评人数 | 25 | 课程目标达成度期望值 | 0.6 |
任课老师 | 柴纬明 | 评价责任人 | 邹峥嵘 | 评价参与人 | 柴纬明 |
2.课程目标与考核内容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 考核内容 | 评价方式 |
课程目标-1:掌握植物体内以水分生理、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为基础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过程,树立正确的物质与能量观、稳态和平衡观。了解植物体的次级代谢及次级代谢产物。(对应毕业要求3-1、3-2)。 | 基础理论知识:植物体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的过程及调控。 分析应用能力:解析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与植物代谢及调控有关的现象,如黄化苗、向光性与合理密植等。 正确的物质与能量观、稳态和平衡观:能够正确理解物质转化与能量转移之间的关系。 |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 期末成绩:期末笔试成绩。 |
课程目标-2:掌握植物体内以细胞分裂、生长、分化、衰老和程序性死亡为基础的植物生长发育、形态建成和成熟衰老过程,掌握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了解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与应答机理 ,树立正确的进化与适应观 (对应毕业要求3-1、3-2)。
| 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植物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的过程及其调控机理,正确理解细胞生理活动与个体发育之间的关系。 分析应用能力:能够细致观察并科学解释不同生境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些植物生长调节的手段及其作用机理。 正确的进化适应观:能够正确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相互作用的关系。 |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 期末成绩:期末笔试成绩。 |
课程目标-3:掌握植物体内以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为基础的对内外环境的感知与适应过程;掌握水分、光照和温度等重要的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植物的响应机理;掌握植物生长物质种类、作用机理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稳态平衡观 (对应毕业要求3-1、3-2)。
| 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形态建成和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分析应用能力:能够理解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正确的稳态平衡观:能够正确理解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效果及作用机理。 |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 期末成绩:期末笔试成绩。 |
课程目标-4:深入挖掘我国古代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植物生理学知识,了解我国早期科学家在现在植物生理学领域所作的开创性贡献,进一步了解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能够将这些与生物学密切相关的中医药史知识合理应用于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 (对应毕业要求4-2)。 | 分析应用能力:比较全面深入的我国传统中医药在保护我国人民健康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真正理解、信赖传统中医药对维护人们身心健康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能够将与生物学知识密切相关的中医药史知识合理应用于中学生物学教学之中。
| 平时成绩:主要考查课堂学习过程中在讨论相关主题时的表现。 期末成绩:期末笔试成绩。 |
课程目标-5:通过学习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和生长素的发现等典型的植物科学发展史知识,使同学们深刻体验科学家们的团队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能够自觉地将这些优良品质和科学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对应毕业要求6-2)。 | 分析应用能力:能够深入理解、准确领会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并能够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 团队合作与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小组成员有效沟通、密切合作,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 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堂学习过程中在讨论相关主题时的表现。 期末成绩:期末笔试成绩。 |
3 课程目标评价方法
评价环节 | 评价方式 | 课程目标1 | 课程目标2 | 课程目标3 | 课程目标4 | 课程目标5 |
过程性成绩 | 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 | √ | √ | √ |
|
|
总结性成绩 | 期末考试 | √ | √ | √ | √ | √ |
4课程目标考核分布
1、总结性成绩分布——期末考试
试题号 | 合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1 | 2 | 3 | 4 | 5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 | 2 | 3 | 1 | 2 |
目标分值 | 100 | 3 | 3 | 3 | 3 | 3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5 | 5 |
5
| 20 | 20 |
目标1 | 30 | 3 | 3 | 3 | 3 | 3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
|
|
|
|
|
|
|
|
| 5 |
|
|
|
|
目标2 | 25 |
|
|
|
|
|
|
|
|
|
|
|
|
|
|
| 2 | 2 | 2 | 2 | 2 |
|
|
|
|
|
| 5 |
| 10 |
|
目标3 | 25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2 | 2 | 2 | 2 |
|
| 5 |
| 10 |
目标4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
|
目标5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
2、过程性成绩分布——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期中考查
考核项目 | 合计 | 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 |
课堂表现 | 平时作业 |
目标分值 | 40 | 20 | 20 |
目标1 | 12 | 6 | 6 |
目标2 | 16 | 8 | 8 |
目标3 | 12 | 6 | 6 |
目标4 | 0 | 0 | 0 |
目标5 | 0 | 0 | 0 |
5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结果
5.1教学、学生评价结果
课程目标 | 老师评价 | 学生评价 |
课程目标1 | 0.8 | 0.8 |
课程目标2 | 0.8 | 0.8 |
课程目标3 | 0.8 | 0.8 |
课程目标4 | 0.7 | 0.7 |
课程总目标 | 0.7 | 0.7 |
5.2 课程考核成绩评价结果
课程目标 | 评价依据 | 评价环节 | 权重 | 目标分值 | 实际平均分 | 目标达成评价值 |
课程 目标1 | 掌握植物体内以水分生理、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为基础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过程,树立正确的物质与能量观、稳态和平衡观。了解植物体的次级代谢及次级代谢产物。(对应毕业要求3-1、3-2)。 | 期末考试 | 60% | 30 | 23.73 | 0.87 |
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 | 40% | 12 | 12 |
课程目标2 | 掌握植物体内以细胞分裂、生长、分化、衰老和程序性死亡为基础的植物生长发育、形态建成和成熟衰老过程,掌握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了解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与应答机理 ,树立正确的进化与适应观 (对应毕业要求3-1、3-2)。 | 期末考试 | 60% | 25 | 18.12 | 0.83 |
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 | 40% | 16 | 16 |
课程目标3 | 掌握植物体内以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为基础的对内外环境的感知与适应过程;掌握水分、光照和温度等重要的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植物的响应机理;掌握植物生长物质种类、作用机理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稳态平衡观 (对应毕业要求3-1、3-2)。 | 考试 | 60% | 25 | 18.12 | 0.83 |
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 | 40% | 12 | 12 |
课程目标4 | 深入挖掘我国古代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植物生理学知识,了解我国早期科学家在现在植物生理学领域所作的开创性贡献,进一步了解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能够将这些与生物学密切相关的中医药史知识合理应用于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 (对应毕业要求4-2)。 | 期末考试 | 100% | 10 | 6.99 | 0.70 |
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 | 0 | 0 | 0 |
课程目标5 | 课程目标-5:通过学习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和生长素的发现等典型的植物科学发展史知识,使同学们深刻体验科学家们的团队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能够自觉地将这些优良品质和科学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对应毕业要求6-2)。 | 期末考试 | 100% | 10 | 6.99 | 0.70 |
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 | 0 | 0 | 0 |
课程总目标 | 0.80 |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柱状图 | |
6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6.1达成情况
植物生理学作为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课程内容在于阐明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反映学科的发展,体现中国科学家的重要工作。课程授课对是本科二年级及以上学生,已学习过《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等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理论性强、知识点庞杂、抽象度高”等既需要大量记忆又需更深刻理解能力的《植物生理学》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往往存在“平时怠学、考前硬背、考完就忘”的现象,对课程的期望值在0.6左右。针对课程内容“理论性强、知识点庞杂、抽象度高”特点,通过整理归纳、形象化视频、专题重构课程内容,同时引入学科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彰显课程高阶性和先进性,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本教学年度的期末考试试题考核覆盖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教学大纲吻合。试卷题目难度中等偏上,学生基本掌握。考试平均分74.88,最高分93,70分以上同学占比80%,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扎实,整体上超过了0.6的预期达成度。失分主要出现在第4和第5大题(课程目标4和5),体现出学生对相关内容特别是对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偏弱。绝大部分同学1、2、3两题(课程目标1,2,3)得分较高,说明学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理解和掌握较好,反映学习和教学的效果较为理想。成绩分布符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60-90区间。有一位同学没有及格,经调查发现主要是学习态度和考前缺少复习的原因。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学生均较好完成,表明学生学习自主能力强,学习态度端正。总体来说,课程的目标达成值为0.80,高于预期值0.6,表明课程目标基本达成。
6.2存在问题
(1)《植物生理学》是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每周课时2课时。长期以来,受时间限制,难以完成全部课程教学任务,这对老师的讲课内容的安排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度。
课程目标4和课程目标5的考核评价有待进一步优化,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
6.3改进措施
(1)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创新实践能力不强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但这也是必须解决和突破的问题。本课程从下学期开始引入线上线下学习模式,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
(2)教学过程,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兴趣不浓的同学要加以引导,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应该加强课程内容的平时考核,虽然有定期布置作业,但考核的力度还够。此外,还应该和学生多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学习状态。
(3)多向教学经验丰富、成效突出的教授请教学习,提升教学能力。